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正从“设计”阶段进入“施工”季。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在发行、上市、交易、退市等基础性制度方面的调整带来整个市场三方面的变化。 首先,上市条件包容且多元化,退市标准快、精、准,大幅提升上市和退市效率,利于畅通企业上市至退市循环体系,利于进一步提升A股上市公司质量。从发行上市的门槛条件上看,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制定了更加多样化、包容性的上市要求,对于不同成长阶段和不同类型的企业,在申请创业板上市中将适用于不同的衡量标准。其中“支持已盈利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红筹企业上市”有利于优质红筹企业的回归上市,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笔者认为,上市标准的多元化给市场和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新证券法的护航下,在严格的信息披露和退市制度保障下,投资者可以更加准确的判断公司的价值,进退有序的市场化方式有利于打造出高质量的上市公司体系。从退市机制看,退市标准更加丰富完善,取消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环节,交易类退市不再设置退市整理期,大大提升退市效率,加速市场内的优胜劣汰。 其次,创业板并购重组规则鼓励上市公司进行同行业或上下游并购,将引发一波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潮,企业借助并购重组实现产业整合和转型升级,成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具体来看,创业板的并购重组规则兼顾创业板存量公司实际情况,从实体、程序、制度等方面做出适应性调整,明确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资产可在创业板重组上市,同时,兼顾存量,为存量企业转型升级、同行业或上下游并购留出制度空间。为创业板上市公司自主、便利和高效地利用并购重组做大做强主业,提升“硬实力”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
第三,创业板交易制度的创新安排有利于提升市场活跃度,提高市场定价效率和机构投资者的定价能力,提振投资者信心,有利于整个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的养成。创业板交易制度改革主要体现在完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将创业板股票涨跌幅限制比例由10%提高至20%;给予市场充分定价空间,创业板新股上市前五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并设置价格稳定机制等方面。
笔者认为,交易机制的创新有利于在防止过度投机与保障市场合理流动性间实现良性平衡,而机构投资者定价能力的提升则有利于对市场投资价值的挖掘和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的养成。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进入“施工”季后,一定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市场各方心怀敬畏、担当作为。事实上,这只是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其中一步。走好走稳这一步,资本市场全面实施注册制的“大工程”,才能走好走稳。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
另一视角
换一换24小时热文
- 好车容易创始人服药自杀!遗书曝光:做网约车是我这辈子最傻X的决定
- 几代人心血被毁!华能光伏项目推平3000亩沙漠林草地 集团回应
- 假期伦铅震荡走弱 开盘沪铅迅速补跌
- 所以类似于茅台这种超过10PB的就可以别进?
-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靠着运气!
- 长线持有了被套了未来几年推广转基因肯定能回本
- 血色中东24小时!伊朗复仇或致280人伤亡 波音客机坠毁176人遇难!全球迎来紧张时刻 战火已烧至金融市场
- 去年A股制造业直接融资超万亿元 科创板贡献制造业IPO近半融资额
- 7900亿元全球“船老大”诞生 造船业刮起整合风潮
- 能用最简短明白的话说清楚“公有制和私有制”是什么吗?
- 比特币重新突破1万大关,华尔街大佬买入比特币期货
- 小米集团股价今日盘中大涨逾10%,截至收盘单日市值净增207亿港元
- “跨界”养猪的队伍日渐庞大,国际投行纷纷下海,地产商们也意图杀入战场“分羹”
- 三大指数同步创出反弹新高,午后沪指围绕2900点拉锯
- 农夫山泉上市前突击分红95.98亿,,2019年分红金额同比增长25倍
- 厂家全面恢复考核和奖励,目前经销商仍以消化库存、回笼资金为主
- 贵州茅台稳健依旧,在疫情下的一季报,被券商点评为板块注入强心针
- 旅游景区因限流措施游客大幅减少,为此加快向全域旅游的方向发展
- 美国股指期货周三盘前全线上涨!在五月重启经济,恐慌指数下跌4%
- 中国资产又一次展现出了韧性!着重看创业板指和科创板
- 日本重启!今起解封39个地区 商界期盼贸易正常化
- 专访IMF阿德里安:疫情期间未见“财政货币化” 央行数字货币是发展方向
- 美国惠誉评级公司获准进入中国信用评级市场
- “负油价”恐再现?CFTC警告各方需做好准备 欧元、英镑、日元、黄金及原油走势预测
- 3月欧元区工业产出环比下降11.3%
- 全球零利率背景下利差不再 外汇市场如何驱动?两大因素或成主要推动力
-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将在必要时增加宽松政策
- 又是百万级别的初请数据?警惕市场波动 黄金、欧元、英镑、日元及原油日内技术点位分析
- 国际金价高位整理 FED负利率前景遇冷 只是鲍威尔扛不起重担 WHO发出最新警告
- 美联储真能和“负利率”绝缘吗?高盛发出最新警告:这一情况恐逼其“上梁山”